阅读历史 |

第1章(1 / 2)

加入书签

《燃烧的蜂鸟:时空追凶1990》作者:法医秦明【完结】

内容简介

法医秦明复古悬疑系列《燃烧的蜂鸟》大结局!

“后劲太大!读完三天都缓不过来……”

因为一桩1990年留下的悬案,小警察陶亮在梦境里陆续坠入70、80、90年代,开始了一场离奇的跨时空破案之旅。

5桩令人迷惑的的震撼命案,将他推向人性底线和刑侦技术的双重绝境:

「校长遇刺案」被书本埋没的凌乱房间里,藏着没能说出口的秘密;

「千里碎尸案」蝇群飞舞的树冠上,让人毛骨悚然的东西不只是尸体;

「剖腹取子案」血浆混合着羊水,死亡和新生被粗暴地搅在一起;

「母女双尸案」黑色雨夜的扭曲杀戮,凶手如有双重人格般迟疑又狠辣;

「囚虐大学生案」失踪多日的年轻人,居然成了一具色彩斑斓的尸体……

颠覆想象的杀人动机,往往隐藏在平静的日常之下。

唯有用无限的勇气和耐心去狩猎黑暗,才能在时间的尽头看到光明。

法医秦明,检验过两千余具尸体的一线公安法医,经验颇丰,绰号“老秦”。

国内畅销悬疑作家,法医知识领域科普达人,千万级粉丝的警界大v。

曾获得tv法治人物、华语原创小说年度作者、当当年度影响力作者、春风ip奖等荣誉。

经典作品持续畅销十多年,著有法医秦明系列、蜂鸟系列、守夜者系列、科普系列。

根据其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总播放量突破80亿,有声听书超过57亿,作品被译成英语、泰语、越南语、俄语、匈牙利语等多种语言版本。

序言

说真的,我还是特别喜欢《燃烧的蜂鸟》的故事。

其实我自己的作品成书后,我是很少从头到尾再看一遍的。但是《燃烧的蜂鸟》前两部出版后,我都仔仔细细地又读了一遍,顺便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

还是那种感受,夸赞的评论是我的动力,批评的评论是对我的鞭策,无论如何,对我都是极有帮助的。

当然,之所以要认真重读,还是为了创作《燃烧的蜂鸟:时空追凶1990》。我看有读者评论:我感觉秦明不一定能填上这个坑了。这句评论真的让我“压力山大”。是啊,要延续前两部的主题精神,还原父亲办案笔记里的情怀,情节又不能落下,对我这个纯纯的理科生来说,难度着实不小。

好在从《燃烧的蜂鸟:迷案1985》开始,我们似乎形成了集中讨论主线情节的一个惯例。这一次,是元气社的包包、小诺和我们外聘的心理专家周瑜来了合肥。我也诚意满满,空出了宝贵的年休假。我们四个人一起,集中在一个小会议室里,头脑风暴、思维碰撞。从主题到人物,从主线到细节,从心理到行为,每天十二个小时高强度脑力劳动,就连吃饭都紧盯着白板。

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把主线情节捋清楚了。

读过前两部的读者朋友们肯定知道,这一次,该说命案积案了。这几年来,社交媒体上时不时会报道某地警方侦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前的命案积案,但也只是一笔带过,其中的艰辛不易,很少会在新闻里表达。

命案积案,究竟是怎么破的呢?除了民警们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勇往直前的勇气,我觉得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科技进步,而科技是随着时间进步的。

所以这一部的主题,我认为是“时间”。

有朋友说:“只要事物不发生变化,时间就没有意义。”虽然有道理,但我不是很喜欢这句话,于是我换一种说法:“只要事物发生变化,时间就有意义。”

这句话,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线,也是命案积案侦破的秘诀。

我在第一部中写道:“岁月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负能量。比衰老和死亡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停止了思考。”有些事物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物的变化是势在必行的,而有些事物的变化是可以延缓的。如果故步自封,岁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负能量;如果急功近利,时间就是牵绊我们脚步的绊脚石。我们只有不急功近利、不故步自封,保持初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才能最终抵达想要去的地方。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更应该放眼未来,“短择”不如“长择”,不忘初心,相信未来。

通过前两部的阐述,读者们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前辈将刑事技术的火种衔来,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地上开枝散叶,让刑事技术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大业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经验教训积累在前辈们的心中,因此,他们将这项技术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保障了这项工作准确无误地一路向前。而正是有了这些规范的技术,才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司法的公平和公正。

我想,这也是蜂鸟精神的一部分吧。

“国家安危,公安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