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2429节(2 / 3)

加入书签

sp;&esp;贾母面上笑意慈祥,说道:“他和几个原来的同僚不知在哪座酒楼吃酒呢,宝玉也过去相陪了。”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道:“宝玉如今年岁也不小了,是该知事了。”

&esp;&esp;嗯,其实是宝玉隐隐听到黛玉有了身孕以后,心思郁郁烦闷,也就出了家门,随着贾政出外应酬去了。

&esp;&esp;贾母笑了笑,说道:“珩哥儿,宝玉他老子非要放至地方担任学政,就不能在京中六部为官吗?离家近一些,也能有个照应。”

&esp;&esp;先前,贾珩在给贾政的规划当中,就是先在地方上担任学政,而后再调至中枢。

&esp;&esp;贾珩默然片刻,道:“二老爷现在为六部侍郎,如今一来,六部又没有合适职位,二来,在地方上担任三年学政,再回京之后,履历也能更扎实一些,到时候在礼部担任侍郎,也就顺理成章了。”

&esp;&esp;如是在地方担任过学政,再改任一部侍郎,任人唯亲的嫌疑就要弱一些。

&esp;&esp;贾母点了点头,说道:“子钰这么安排,倒也妥当。”

&esp;&esp;这边儿,王夫人眉头挑了挑,凝视向那蟒服青年,心头暗道,还算你尽心,大丫头真是没有白给你生儿育女。

&esp;&esp;贾珩想了想,又叙道:“老爷年岁也不小了,将来可在京中为官,如果来日时机合适,再以六部尚书致仕,那时候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esp;&esp;贾母闻言,脸上的笑意更为慈祥和繁盛了一些,说道:“珩哥儿是个虑事周详的。”

&esp;&esp;珩哥儿虽说风流好色了一些,但对族中之人倒是没得说。

&esp;&esp;贾珩转眸看向一旁的王夫人,正好对上一双闪烁着亮光的死鱼眼,显然正陶醉在尚书家诰命夫人的幻想中。

&esp;&esp;贾母那张沟壑丛生的面容上满是慈祥笑意,说道:“珩哥儿,我瞧着宝玉也中了秀才,是不是也能为他谋个一官半职的?

&esp;&esp;贾珩皱了皱眉,道:“老太太,秀才功名,朝堂上似乎也没有合适的官职,今年待三月之时,朝廷将会举行恩科,不过此乃春闱之试,参考之人乃是举子,如果想要等到再考,应在今年的乡试了。”

&esp;&esp;恩科主要还是针对新科举子的福利,对秀才功名的乡试要在九月份儿举行。

&esp;&esp;原本在建兴元年考中的三百进士,刚刚在京中拜了座师,前往吏部候缺儿,现在又要再次考出三百进士。

&esp;&esp;不过,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妨碍,因为李瓒和许庐的逆案,导致都察院出现不少空缺儿,此外,刚刚平定的辽东和叛乱过后的四川,也亟需大批官员补充至府县。

&esp;&esp;贾母忽而开口说道:“珩哥儿,不是可以先让宝玉进入国子监,成了监生以后,就能参加科举?”

&esp;&esp;贾珩闻言,并未回答,心头反而诧异莫名,问道:“老太太,这是谁的主意?”

&esp;&esp;这的确是一条捷径,可以绕开非举子不能参加春闱的制度。

&esp;&esp;贾母笑道:“宝玉他娘先前这么说,就可如此而行。”

&esp;&esp;贾珩转眸看向一旁的王夫人,目光见着古怪之色,说道:“二太太,宝玉的学问未到科举进士的门槛,以此法而进仕途,未必能够考过全国出类拔萃的士子。”

&esp;&esp;这王夫人不会异想天开,想要他帮着宝玉科举舞弊,考中进士吧。

&esp;&esp;当真是,痴人说梦。

&esp;&esp;王夫人说道:“珩哥儿,我想着让宝玉先试试,纵然没有考中,下次也有了经验。”

&esp;&esp;大丫头给他生了大胖小子,宝玉中个进士,将来当个官,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esp;&esp;贾母笑了笑,说道:“珩哥儿,这就是让宝玉他试试,万一能成呢,再说纵然不成,监生也能做官儿,宝玉他老子不是也没有中得进士。”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倒并没有反对贾母所言。

&esp;&esp;以宝玉的资质,想要中进士的可能性倒不大,不过,可以让宝玉去试试。

&esp;&esp;秦可卿雍美玉容上笑意繁盛,说道:“夫君,天色不早了,该用着午饭了。”

&esp;&esp;贾珩轻轻应了一声,就在这时,一个身着绫罗绸缎的嬷嬷,从月亮门洞儿过来,进入厅堂,说道:“王爷,京营的将校说是要求见王爷。”

&esp;&esp;贾珩说道:“可卿,你陪着老太太叙话,我这边厢去去就来。”

&esp;&es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