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2427节(2 / 3)
事务衙门,内置六曹、参事、参军,一来对接六部百司事务,二来咨议参酌国政。”
&esp;&esp;嗯,其实就是小朝廷,或者说咨议机构,从某种程度上架空了内阁和六部,或者说,内阁和六部在事实上成为执行机构。
&esp;&esp;最妙的是,他可以不拘一格用一些资历浅、能力强的青壮派官僚在幕府当中,将来在登基之后,替代为中枢官僚。
&esp;&esp;齐昆闻听此言,心头悚然一惊。
&esp;&esp;作为宦海臣浮多年的老官僚,齐昆自然也捕捉到贾珩的用意。
&esp;&esp;赵翼手持象牙玉笏,出得朝班,拱手说道:“辅政王辟署设衙,也有利于处理国政。”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道:“那就照此办理,我会从六部百司抽调一部分精干员吏,补充至幕府当中,襄理事务。”
&esp;&esp;下方朝臣闻听此言,心思各异。
&esp;&esp;第1668章 新政十条
&esp;&esp;大明宫,含元殿
&esp;&esp;正值正月初一,外间天气仍有几许寒冷,而议事大殿当中可见地龙不停燃着,炉火熊熊燃烧,热气氤氲升腾。
&esp;&esp;贾珩这边厢,在敲定了开府设衙诸事以后,目光逡巡着下方众文武群臣,紧接着说道:“都察院总宪尚缺,原浙江布政使虞先民为官刚介,现调任至京,担任左都御史,署掌院事。”
&esp;&esp;下方如内阁阁臣齐昆,等一众文武群臣,闻听此言,面上皆有几许莫名之色。
&esp;&esp;虞先民?此人难道是卫王的故旧?可先前并未听说其名。
&esp;&esp;不过以从二品布政使调任中枢担任九卿,虽是过于擢升,但并不算违制。
&esp;&esp;不过,都察院不仅只有左都御史空缺儿,因为许庐“谋逆”之事,如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均被牵连至狱。
&esp;&esp;贾珩又道:“虞先民到任之后,由其整饬都察院,合议都察院相关吏员人选。”
&esp;&esp;下方原本对都察院其他空缺儿心存幻想的官员,闻听此言,心头叹了一口气。
&esp;&esp;贾珩说话之间,转而将手中的一封奏疏高高举起,目光锐利如剑,朗声说道:“诸卿,辽东新下,我朝当移民实边,大安社稷,盖自乾德元年之后,自山东、河南等地迁移百姓,前往辽东开垦,由朝廷拨付粮种和耕牛,在前五年全免赋税,对辽东女真之人,当以引导归化之策抚治,对于原属汉人之列,应当劝说认祖归宗,朝廷派员前往辽东,细察人口、地理,划分府县,置备烽堠,派兵屯戍。”
&esp;&esp;齐昆和军机处的官员,齐声拱手称是。
&esp;&esp;北静王水溶剑眉挑了挑,眸光灼灼地看向那蟒服青年,说道:“卫王,朝鲜已经派出使者至军机处,向朝廷递上了恭贺新君继位的国书,并进贡国内方物,请求新君册封封号。”
&esp;&esp;值得一提的是,大汉先前就在朝鲜派出驻军,用以监视朝鲜的一举一动,此外,远在日本的穆胜同样监视着日本的政局。
&esp;&esp;贾珩默然片刻,高声道:“内阁即刻拟定诏书,册封朝鲜国君,内务府方面,拣选珍宝器玩,向朝鲜方面赏赐新春礼物。”
&esp;&esp;其实,这是两国邦交递送国书的正常流程。
&esp;&esp;林如海手持一把洁白莹莹的象牙玉笏,和一旁内务府的会稽司郎中宋璟出得班列,齐声应是。
&esp;&esp;贾珩剑眉之下,清冷眸光逡巡过下方的朝臣,沉声道:“乾德初年,乃新君继位之年,普天同庆,朝廷应当开恩科,开科取士。”
&esp;&esp;此言一出,下方诸朝臣心头不由为之一惊。
&esp;&esp;少顷,吏部尚书姚舆手持象牙玉笏,快步出得朝班,说道:“卫王,去岁是建兴元年,朝廷已经开过一次恩科,如此多年连科取士,是否会影响吏部官员递补?”
&esp;&esp;工部尚书赵翼快步出得朝班,手持象牙玉笏,高声道:“回禀卫王,读书人视恩科为新皇恩典,如今新皇继位,皇恩浩荡,大赦天下,开恩科广纳天下读书之人,势必踊跃欢呼,迎奉新皇,有利社稷长治久安。”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目光咄咄,道:“赵阁老所言甚是。”
&esp;&esp;其实,这在某程度上也是收买天下的读书人。
&esp;&esp;当然,也不用太过指望读书人能够感佩其德,这些人只是为了求一份功名,如果他失势,彼等一样见风使舵。
&esp;&esp;贾珩剑眉挑了挑,凝眸投向下方的林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