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2422节(2 / 3)

加入书签

的交锋,愈发觉得贾珩深不可测。

&esp;&esp;韩晖道:“齐阁老当初也是在诏旨上副署其名的。”

&esp;&esp;韩癀摇了摇头,说道:“那是太后的懿旨,齐昆照旨办理,其人并非主谋,卫王以其仍为内阁首辅,暂且过渡,倒也符合常理。”

&esp;&esp;韩晖惊疑不定,说道:“父亲,卫王当真是要……改朝换代?”

&esp;&esp;想起七八年前,那个在翰墨斋相逢的少年,如今已是权倾朝野的大人物,韩晖心头也有些五味杂陈。

&esp;&esp;韩癀沉声道:“谁也说不了,不过以卫王如今之德望,纵然谋朝篡位,也如沐猴而冠,天下群起而攻。”

&esp;&esp;说白了,就是功业还不够。

&esp;&esp;平定辽东,主持新政,当个辅政王还算勉强,但想要谋朝篡位,天下人心不会服气。

&esp;&esp;第1665章 皆成刀下之鬼!(月初,求月票!)

&esp;&esp;浙江,绍兴

&esp;&esp;韩宅,书房之中,窗明几净,摆设雅致,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字画,风格各异,从其落款印章来看,皆是名家手笔。

&esp;&esp;就在韩癀与其子韩晖叙话之时,一个老仆轻步进入书房之中,禀告说道:“老爷,舅老爷来了。”

&esp;&esp;所谓舅老爷,就是颜宏。

&esp;&esp;自崇平年间,颜宏因为科考舞弊案,而辞官赋闲在家,已过去了二三年,等到韩癀辞官归隐之后,也随之返回浙江老家。

&esp;&esp;须臾,就见颜宏头戴一块儿蓝色方片布巾,一袭月白色儒士袍服,举步进入书房,拱手道:“见过兄长。”

&esp;&esp;韩癀点了点头,道:“坐。”

&esp;&esp;颜宏应了一声,然后在一方高凳小几之畔梨花木制的靠背椅子上落座下来,韩晖连忙躬身近前,侍奉茶水。

&esp;&esp;颜宏道:“兄长,京中如今风起云涌,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正是我辈报效社稷之时。”

&esp;&esp;韩癀放下手里的一只青花瓷茶盅,两道瘦松眉之下,眸光似是含笑,问道:“怎么,这是想要起复了?”

&esp;&esp;颜宏面上就有些不自然,说道:“兄长与卫王其人,当初两人共事也算愉快,如今卫王掌国秉政,兄长又值春秋鼎盛,如能书信一封,愿意再行出仕,卫王未必不会应允。”

&esp;&esp;如今的朝堂在李瓒被清洗之后,的确形成短暂的权力真空。

&esp;&esp;内阁五阁臣,齐昆、林如海、柳政、赵翼,尚缺一人。

&esp;&esp;都察院总宪同样缺人。

&esp;&esp;韩癀摇了摇头,道:“卫王如今大权独揽,野心勃勃,恶名起于四海,我等屈身相侍,落在江南读书人眼中,成什么样子?”

&esp;&esp;何况,他曾为内阁首辅,如是起复,卫王能给他什么位置?总不能再为阁臣。

&esp;&esp;颜宏闻言,眉头皱了皱,说道:“那以兄长之意是?”

&esp;&esp;他正值壮年,年富力强,就这样归隐山野,悠然林下,实在心有不甘。

&esp;&esp;韩癀面上若有所思,说道:“再等等,起码等明年改元,看看卫王辅政之后的朝局变化,如是卫王稳妥为上,我帮你写一封举荐书信。”

&esp;&esp;颜宏点了点头,也不多说其他,简单应了一声是。

&esp;&esp;韩晖道:“父亲,于叔父那边儿,在南京都察院贬谪已有二年,郁郁不得志。”

&esp;&esp;当年于德,因为其子于缜舞弊一案受得牵连,后来被贬谪至南京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一晃几年过去。

&esp;&esp;韩癀默然片刻,道:“如是想要重新起复,需要多加谋划才是。”

&esp;&esp;韩晖道:“父亲大人,以我看,金陵那帮人对卫王不满,如是父亲能够劝说几个,或许卫王能对父亲刮目相看。”

&esp;&esp;韩癀皱了皱眉,摆了摆手,道:“我如行此事,只怕晚节不保。”

&esp;&esp;颜宏道:“兄长,自赵尚书丁忧辞官之后,朝堂之上,我浙人愈发受得排挤,如今卫王当国秉政,正是用人之际,我等浙人当奋进有为之时。”

&esp;&esp;这就是浙党的实用主义。

&esp;&esp;或者可以说是见风使舵。

&esp;&esp;韩癀摆了摆手,说道:“再看看不急。”

&esp;&esp;如今朝堂的局势还有些不大明朗,虽说卫王已经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