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1835节(3 / 3)

加入书签

&esp;&esp;李瓒、高仲平、齐昆等人面无表情,虽然觉得也有些荒唐,但也知道这是解决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最好法子。

&esp;&esp;崇平帝又说道:“至于收复倭国之功,或可恩荫其子女,敕封卫国公夫人秦氏之女为县主,以嘉勉卫国公之功。”

&esp;&esp;所谓皇帝之女为公主,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之女为县主,国公之女往往不论。

&esp;&esp;如县君、乡君则是对亲王宗室侧室之女的封号。

&esp;&esp;换句话说,这一套封爵体系原本是给宗室以及世袭郡王留的。

&esp;&esp;因为贾珩仅仅是国公,不是郡王,封县主其实是某种程度上在提前给贾珩甜头儿,先给长女以郡王之女的待遇,勉励在辽东战事上再立功勋,意味颇浓。

&esp;&esp;而关于贾珩此次功劳的所有封赏一出,在场众大臣心头都稍稍松了一口气。

&esp;&esp;不管是新政之功,还是军功,都是文武方面的大功,其实封赏薛林二人为诰命夫人,以及封贾珩之女为县主,终究是稍稍薄赏的。

&esp;&esp;当然,账也不能这般算。

&esp;&esp;正如赵默所言,贾珩累受皇恩,先前不乏逾赏之事,而现在赐婚两人,封以诰命,等同正妻,又与咸宁公主、清河郡主、乐安郡主同侍一夫,如果按着任性的皇权,不治罪就已经不错了。

&esp;&esp;而经过先前的蒙王与乐安郡王赐婚一事,连续两次赐婚,给四人分封诰命,大到郡主,小到民女……可以说几乎彻底在大汉群臣之中营造一种共识。

&esp;&esp;如果卫国公功高难封,那就赐婚给卫国公,反正几个诰命夫人的空名头而已,国家发放一份禄米,不会牵涉官位名器,也不会危殆社稷。

&esp;&esp;女色能够让这样能征善战的大将用命效死,反而是最小的筹码。

&esp;&esp;至于礼法,唯这么一人可无视礼法,视为异类就是。

&esp;&esp;赵默眉头皱了皱,面色变幻不定。

&esp;&esp;虽然觉得天子赐婚一举颇为荒唐,但觉得那少年如此耽于女色,说不得哪天为酒色所伤,英年早逝也说不定。

&esp;&esp;何止是赵默这般想,几乎每一个担忧权臣会出现的朝臣,差不多都作如此想。

&esp;&esp;贾珩如果能够因沉迷女色而英年早逝也就好了,那样大家肯定给卫国公的列传上多加一些美誉之词。

&esp;&esp;高仲平则是皱了皱眉,旋即舒展开来,暗道,卫国公封无可封,几成权臣,圣上心头终究是有数的。

&esp;&esp;不过,卫国公的确是一位人杰,如果不是身上具有好色的弱点,的确让人惶恐不安。

&esp;&esp;下方一众原本事事“反贾”的科道言官,对此,倒也没有多少反对意见。

&esp;&esp;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军机处,递送诏书给倭国。”

&esp;&esp;待一众朝臣散去,三三两两出得含元殿,抬头而视,发现赫然已是正午时分,正月春日的日头正毒,照耀在宫殿的琉璃瓦上,熠熠光芒流转,美轮美奂。

&esp;&esp;内阁首辅李瓒刚刚离开,身后传来高仲平的声音:“李阁老留步。”

&esp;&esp;李瓒转过头来,目光诧异地看向高仲平,问道:“高阁老有事?”

&esp;&esp;高仲平刚毅面容上笑意繁盛,说道:“这会儿正是正午,我在醉仙楼准备了一桌酒席,李阁老不妨去看看。”

&esp;&esp;李瓒点了点头,说道:“高阁老,一同过去吧。”

&esp;&esp;此刻,在殿前三三两两散去的众臣,看向两人竟是一同离去,都有一种难以置信之感。

&esp;&esp;两位内阁阁臣,如此亲密而行,难道是为了对付卫国公?

&esp;&esp;嗯,应该不是,说不得讨论军国大事,这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

&esp;&esp;……

&esp;&es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