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1494节(2 / 3)

加入书签

,欣然道:“说是在西北打了胜仗,西北的战事许是大定了。”

&esp;&esp;太上皇放下粥碗,叹道:“雍王先前早用他去西北就好了,那十万大军也不会……”

&esp;&esp;如果是他在位时,这样的年轻俊杰,定然招为帝婿,让女儿嫁给他,多加任用。

&esp;&esp;冯太后:“……”

&esp;&esp;太上皇拿过手帕,擦了擦嘴,说说道:“西北的局面牵涉到蒙古诸番人,不是一场战事能够解决的,那边儿的番人部族众多,不仅在于出兵征讨,还有怀柔、安抚,他一个年轻人也不知能否担纲此任。”

&esp;&esp;冯太后没有应着这话,而是吩咐着内监伺候太上皇消食儿。

&esp;&esp;就在皇宫与神京城的百姓,为卫国公贾珩领兵在西北取得大捷而欢喜鼓舞之时,也有一些府上并未感受到这股欣喜。

&esp;&esp;京城,陆宅

&esp;&esp;陆理端坐在厅堂的一张梨花木椅子上,一袭玉色锦袍长衫,白净、儒雅的面容之上,满是郁郁之色。

&esp;&esp;今日的朝会,陆理没有去,因为身体不适告了假。

&esp;&esp;但这位翰林学士消息灵通,早就知道科道将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西北边事的政潮。

&esp;&esp;故而,对今日的朝局自然有着关注。

&esp;&esp;而陆理的好友,翰林编修王选,也在下朝后第一时间来到陆宅,叙说道:“这次西北大捷,卫国公剿灭了五万精兵,经此一役,圣上对其愈发言听计从,陆兄,卫国公其人狼子野心,这般得势下去,岂有我等文臣立足之地?”

&esp;&esp;陆理目光深深,说道:“王兄,所谓月盈则缺,水满则溢,等到时机一至,他定遭反噬。”

&esp;&esp;王选叹道:“但愿如此吧。”

&esp;&esp;陆理笑了笑,说道:“王兄,其人为武勋,又为外戚,如今掌理重兵,宫中未尝不会猜忌,只是如今正值用人之际,但兵事终有了结之时,我等耐心等待即可。”

&esp;&esp;他最近重读资治通鉴心头又有了一些感悟,能成一时者易,能成一世者难,君臣如何,翁婿如何?

&esp;&esp;王选颔首说道:“陆学士所言甚是,国朝养士百年,如真有操莽之流祸乱朝纲,谋朝篡位,我等文人受圣贤教诲,当仗义死节,誓要靖诛国贼!”

&esp;&esp;陆理点了点头,说道:“先容那小儿猖狂一二年。”

&esp;&esp;现在国家兵事连绵,武夫当国,他们还需蛰伏下来,但要不了多久,就能拨乱反正。

&esp;&esp;就在神京城中为西北大胜欢呼庆贺之时,捷报以邸报的方式,以飞快的速度递送至南省。

&esp;&esp;……

&esp;&esp;……

&esp;&esp;金陵

&esp;&esp;天穹上飘着淅淅沥沥的雨丝,将金陵古都笼罩的影影绰绰,钟山的林木经雨之后,翠郁含烟。

&esp;&esp;晋阳长公主府,后院厢房之中,一簇橘黄灯火在高几上轻轻跳动,光芒如水铺染而开,在昏暗的上午,似有一股温馨之意。

&esp;&esp;晋阳长公主一袭牡丹刺绣大红衣裙,云髻巍峨,明额如玉,侧躺在铺就着厚厚软褥的床榻上,一手抚起隆起球的肚子,耳畔听着窗外的雨水穿林过叶的扑簌飒飒之声,丰美、柔润的玉颜之上,蒙起一丝怅然。

&esp;&esp;自从身子愈重以后,丽人心头就蒙上了一层怅然情绪。

&esp;&esp;毕竟孩子爹时常不在身边儿相陪。

&esp;&esp;不远处的李婵月,身穿青色衣裙,拿着匕首轻轻削着一个苹果,神情专注无比,妍丽脸蛋儿被灯火扑打其上,文静、淑宁。

&esp;&esp;咸宁公主则是拿着一本书翻阅,神情多少有些百无聊赖,清眸垂将而下,偶尔失神。

&esp;&esp;“给,娘亲。”李婵月将手中的苹果递将过去。

&esp;&esp;晋阳长公主接过苹果,笑了笑,说道:“我一个人吃不完一个苹果,你切开给你表姐分分。”

&esp;&esp;李婵月轻轻“嗯”了一下,连忙将苹果切开几块儿。

&esp;&esp;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她总觉得娘亲话里有话。

&esp;&esp;“殿下,邸报来了。”就在这时,一身女官服饰的元春从廊檐外步入厢房,手里正拿着一份捷报,丰润脸蛋儿上笑意萦起,说道:“殿下,珩弟他在西北打赢了。”

&esp;&esp;晋阳长公主闻言,原本拿着苹果的手微微一顿,唇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