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1349节(3 / 3)

加入书签

递交的奏疏,要两江之地试行一条鞭法,清丈田亩,严查托献的土地,要求地方官绅补齐欠缴赋税。

&esp;&esp;这个时候的官绅,也就是举人阶层以上有着税赋差役特权,很多普通百姓多是投献至麾下。

&esp;&esp;贾珩览完奏疏,目光闪过一抹思索。

&esp;&esp;不得不说,这位高仲平的确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一条鞭法,考成法尽数安排上,先试行两江,那么两江功成,也就是推全国。

&esp;&esp;显然给他一个两江总督是不够的,那时候就是载誉归京,成为内阁首辅。

&esp;&esp;贾珩整容敛色,提醒说道:“圣上,变法革新一事,不可操之过急。”

&esp;&esp;“朕知道不可操之过急,但这一次机会殊为难得,正值北方大胜,朝中政局平稳,可以试行革新之策,当然,朕也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崇平帝目光灼灼地看向那少年,清声说道。

&esp;&esp;眼前少年抚治河南时,就曾以雷霆手段平抑中原豪强,剪灭横行不法的士绅大族,中原之地至今仍有酷吏之名。

&esp;&esp;贾珩闻言,情知崇平帝已经对变法革新动了心思。

&esp;&esp;这就是一连串的对虏大胜给予了崇平帝道路自信,而且高仲平虽然离中枢多年,但也影响着天子的治政之道。

&esp;&esp;事实上,哪怕是他刚刚君臣际会之时,也曾提到挟军事大胜之威行革新之策,现倒不是他改弦更张,而是从他的节奏而言,不想这么早与文臣官僚集团碰上。

&esp;&esp;因为他还没有茁壮成长到那一步。

&esp;&esp;当然如果他站天子的视角上,或者他拿的是天子的剧本,刚刚执虏酋大胜一场,不趁机变法图强还趁着什么时候?

&esp;&esp;如此一说,现动江南一地倒也没有什么不妥,让高仲平前面冲锋陷阵就是。

&esp;&esp;贾珩道:“微臣以为,如实是可行,可将试行新政的地域暂限定于江苏一省,而且微臣还有一些可完善一条鞭法的建议,比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以及废两改元。”

&esp;&esp;一条鞭法如果不配合火耗归公,最终征收折色银的成本还是会转嫁到百姓的头上。

&esp;&esp;值得一提的是一条鞭法是将田赋、徭役两项总括为一条征收,不包括丁税(人头税)。

&esp;&esp;封建时代,朝廷的税收来源主要是田赋,但官府不论是迎来送往,还是修桥铺路乃至河工水利,这些都需要百姓服着徭役。

&esp;&esp;此外还有其他杂税厘金,现一条鞭法就是赋役合并,而此外的丁税,也就是人头税,后世唤作社会抚养。

&esp;&esp;有趣的是,明代的丁税也多为官员侵吞,同样没有入缴国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