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1328节(2 / 3)

加入书签

&esp;&esp;虽然经过比例调配,尽量平衡了南北士人的录取比例,但名次上仍是江南士人名列前茅,那么馆选庶吉士、乃至翰林,南方士人更具优势。

&esp;&esp;崇平帝对此自然是颇有微词,但不可能以此为由头发难,只是隐忍不发。

&esp;&esp;事实上,高仲平在南方的大刀阔斧,就是崇平帝的暗中推动下,默许进行。

&esp;&esp;因为北方天灾连绵,不少致仕官员寓居江南。

&esp;&esp;是故,江南士绅这些年兼并成风,富者阡陌纵横,贫者无立锥之地。

&esp;&esp;只是贾珩返京以后,提醒崇平帝不可操之过急,这才让崇平帝又转而迟疑了起来。

&esp;&esp;石光珠转而提及一事,说道:“王爷,小侄思来,山东提督一职,还需卫国公首肯,如其不允,小侄以为事难成行。”

&esp;&esp;严烨沉吟道:“他这段时间要与咸宁公主成婚,未必有时间去山东,你同样也是军机处行走,如今军机处的大略是整饬河北、山东、山西军务,重整水师,你先前在五军都督府,也算是熟悉水师事务,小儿再是揽权,可终究只有一人,总不能事事都要亲力亲为。”

&esp;&esp;这是贾珩定的国策大略,即乘对虏大胜之后,对山东、河北的省军进行梳理,同时重建水师。

&esp;&esp;石光珠眉头紧皱,说道:“王爷所言甚是,这军机处不是他一人的军机处。”

&esp;&esp;“等过几天,李阁老要入京述职了,也不知是延留在京,还是继续出镇北平。”严烨面色微顿,目光幽幽说道。

&esp;&esp;现在的朝局,浙人的确是势大了一些。

&esp;&esp;“王爷可知道两江总督高仲平?”石光珠忽而开口问道。

&esp;&esp;严烨道:“此人最近不是被弹劾的厉害?”

&esp;&esp;石光珠道:“高仲平在江南搞什么清丈田亩,按田亩收税,又行一条鞭法,均收折色银,现在江南不管是官吏,还是百姓都是怨声载道。”

&esp;&esp;严烨目光冷闪,说道:“高仲平当年也是天子的左膀右臂,后来四川土司叛乱不断,圣上委派其人镇川治蜀,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他在四川威福自用,大刀阔斧,以一条鞭法厘清税赋,这次去江南是要行巴蜀的一条鞭法,可江南情势错综复杂,为赋税重地,不是蛮干就行的。”

&esp;&esp;石光珠面上苦思,说道:“这高仲平看着也不像无智之人,如此大动干戈,究竟想做什么?”

&esp;&esp;严烨道:“这些年朝廷财用并不宽裕,江南之地赋税累年减少,士绅大族蓄集私田,但税却收不上来,但凡国库空虚,无非开源节流四字,高仲平这次去江南就是为开源去了。”

&esp;&esp;石光珠道:“最近半个月,京中弹劾奏疏如雪片一般。”

&esp;&esp;严烨冷哼一声,说道:“不用理会,真等到上下反对之时,高仲平自然会知难而退。”

&esp;&esp;其实不仅是江南这些士绅,他们在金陵周围也置有不少田地,这高仲平是不自量力,要与满朝文武作对。

&esp;&esp;第987章 崇平帝:翁不疑婿,婿何需请辞?

&esp;&esp;大观园,栊翠庵

&esp;&esp;夜色已深,高几之上的红色蜡烛无声燃着,彤红烛火时而左右摇曳几下,将屏风上刺绣着的优昙花映照得时清晰、时模湖。

&esp;&esp;而放下的帷幔之中忽而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正是贾珩,气息就有些不稳。

&esp;&esp;“妙玉,你念经罢。”

&esp;&esp;“啊?”显然双眸紧闭,贝齿轻咬薄唇的艳尼,不明所以,就连脖子上挂着的项链都不再炫射着璀璨光辉。

&esp;&esp;贾珩面色现出一抹古怪,说道:“你参禅打坐罢,随便念上一段,或者心经也好,我心绪也好平静一些。”

&esp;&esp;说着,遽然之间将妙玉扶起,借着几桉上的烛火看去,只觉精致如玉的锁骨之下,白璧无瑕,盈月颤颤巍巍。

&esp;&esp;妙玉芳心剧跳,居高临下地看向那眸光含笑的少年,彤彤如火的玉颜羞恼交加,倏然,似也明白过来,掐了一下贾珩,说道:“你这人……怎么又这般胡闹,这是亵渎神佛。”

&esp;&esp;贾珩轻声道:“妙玉,这是于大欢喜中求得一丝寂灭,可证无上大道,我在助你修行。”

&esp;&esp;妙玉:“……”

&esp;&esp;这人惯会胡说八道。

&esp;&esp;但终究没有忍住贾珩的软磨硬泡,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