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775节(2 / 3)
而来,拱手道:“大人,京中的夏侯指挥,前来拜见大人。”
&esp;&esp;贾珩就是一愣,心头微讶说道:“夏侯莹?”
&esp;&esp;不多时,夏侯莹从外间而来,摘掉头上戴着的斗笠,大步进入官厅,其人英丽的眉眼间现出坚毅,声音清澈、激越,拱手道:“卑职见过都督。”
&esp;&esp;贾珩打量着飞鱼服的夏侯莹,将其引入内堂,让其落座,提起茶壶,沏了一杯茶,递了过去,微笑问道:“夏侯指挥不在洛阳,怎么来了?”
&esp;&esp;夏侯莹是晋阳身旁的典军,统率府卫,除先前护送咸宁公主,一直都在晋阳长公主身旁,这次过来,别是送信的吧?
&esp;&esp;夏侯莹清声道:“都督,晋阳殿下已经从洛阳太仓,抽调了五十万石粮食,以粮船沿运河而下,此刻押送粮食到了徐州。”
&esp;&esp;贾珩面色微顿,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esp;&esp;夏侯莹解释道:“都督从开封府前往淮安府坐镇清江浦这段时间,晋阳殿下也派了几波府卫在淮安府打探消息,预料到淮河泛滥,米粮贵乏,故而在太仓中抽调了五十万石粮,以解都督之难。”
&esp;&esp;原来晋阳长公主虽然与咸宁公主、元春一同返回洛阳,但并未停止关注在淮安府清江浦的治水的贾珩,到了洛阳以后,第一时间就暗中着夏侯莹派了几波府卫,前往淮安府打探消息。
&esp;&esp;而后,从邸报上见到贾珩从江北大营调兵,已知淮河流域堤堰防汛形势严峻。
&esp;&esp;在之后,又得知贾珩在几天前,奔赴颍州泄洪,以纾解淮海、淮扬等地的汛情,估计出粮价可能上涨,第一时间就从太仓调拨了五十万石粮食,南下徐州增援。
&esp;&esp;恰逢河南险情已解,运河水位平稳,船只沿河顺流而至徐州,睢宁已为河水冲垮,也就不再南下,而是在徐州停留。
&esp;&esp;贾珩听完,点了点头,欣然道:“方才我还正说要往河南藩库调拨粮食支援徐州的灾民,这五十万石真是及时雨,至此,淮徐、淮扬等地乾坤大定。”
&esp;&esp;嗯,他也不是孤立无援,夹带里……还有一位贤内助。
&esp;&esp;“我这就准备舟船,前往徐州接应。”贾珩想了想,沉声道。
&esp;&esp;这批粮食他要抽出来一些,调拨给淮安府。
&esp;&esp;夏侯莹道:“都督,殿下说这边儿如是需要帮衬,亲自过来也可。”
&esp;&esp;贾珩道:“这边儿汛情情况未明,她们不好过来的,我先过去看看。”
&esp;&esp;第643章 公怫然不悦,携扈从微服暗访……
&esp;&esp;淮安府,清江浦
&esp;&esp;在淮安府城内,悬挂着“贾家米店”布招子以及匾额的店铺,门前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个个淮安府城中购粮的淮安府城百姓,排成三队,或是撑着雨伞、或是披着蓑衣,身上多是背着米粮布袋。
&esp;&esp;就在这时,铺前桌子上的米桶上,白花花的米粮上,插着的一根木牌子,被一个伙计拿去,重新换上了新的木牌。
&esp;&esp;“唉,怎么又涨了二百文?”这时,一个穿着粗衫短打,露出上臂胳膊的青年大汉,来到近前抱怨说道。
&esp;&esp;那伙计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现在淮安府都是这个价儿,赶紧排队去。”
&esp;&esp;身后排起长队的男女老少,议论纷纷,抱怨不停。
&esp;&esp;在米铺的后堂中,正在一张黑木几上,就着灯火,看着账簿,打着算盘的掌柜李掌柜,忽而起得身来,一张满是褶子的脸上堆着笑,向着穿着员外府的中年男子,以及一个少年迎去。
&esp;&esp;“老爷。”李掌柜开口唤道。
&esp;&esp;“这几天卖了多少了?”贾攸在其子贾瑜以及府中周姓管事的簇拥下,背着手来到近前,留着短须的面容上见着儒雅,问道。
&esp;&esp;李掌柜笑道:“昨个儿累计收了三千两银子,今天斗米之加上浮了二百文,外面的队还排着呢,今天应该还能多一些。”
&esp;&esp;贾攸点了点头,道:“一天几千两银子,还好,这次我们的粮米是少了,不然能多开几家米铺。”
&esp;&esp;李掌柜笑道:“老爷可不是,现在整个淮安府几个县都缺米粮,听说那甄家可是日收几万两银子,这还不连他们卖给其他米店。”
&esp;&esp;贾瑜轻声道:“爹,听说那潘家赊欠了南京户部的粮仓,如是我们也能赊欠一些就好了。”
&esp;&es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