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683节(2 / 3)
esp;&esp;含元殿中站立的官员大多都是人精,如何不知赵默的言外之意,都是心思古怪起来。
&esp;&esp;是啊,几天前还在汜水关前,几天后就到了开封府城城前,再是兵贵神速,也没有这么个兵贵神速法。
&esp;&esp;可如果说贾珩敢以此事欺君,不太可能吧。
&esp;&esp;工部侍郎秦业面上喜色敛去,转眸看向赵默,这位赵阁老如此针对子玉,是何缘由?
&esp;&esp;翰林院班列中的陆理,眉头皱了皱,目光一亮。
&esp;&esp;他就说,看来觉得这飞鸽传书有问题的不仅仅是他一人,前面两封关于洛阳、汜水关的军报他还信,毕竟还有河南府尹孟锦文以及后续弹劾郑卫两藩的奏疏,而且那也合常理一些。
&esp;&esp;可这才多久,就收复了开封府,未免也太蹊跷了。
&esp;&esp;其实,说来还是先前的假捷报闹的,现在的文武百官有了一些ptsd的症状,当然这个症状更多还是因“人”而异。
&esp;&esp;许庐皱了皱眉,神色澹澹说道:“赵阁老,上一个谎报军情,假传捷报的,可是刚刚被夷灭了三族!”
&esp;&esp;仅仅一句话,瞬间将殿中文武群臣当头泼了一盆儿冷水,无不心生恻然。
&esp;&esp;是了,怀疑什么,也不该怀疑假传捷报!
&esp;&esp;经过镇国公牛继宗附逆从贼,夷灭三族后,谁还敢在这个关口上谎报军情,愚弄圣上?
&esp;&esp;贾子玉年纪轻轻,就已执掌军机枢密,岂是蠢人?
&esp;&esp;只是,真收复开封城了?
&esp;&esp;这可真是……
&esp;&esp;但许庐此话,无疑将赵默怼的灰头土脸,脸色晦暗,一时间奏事不是,退回班列也不是。
&esp;&esp;这边儿,崇平帝眉头拧了拧,看了一眼许庐,情知这位许总宪又在规劝自己不经有司论处而施重刑,当然以维护着贾子玉的方式。
&esp;&esp;心头有些复杂,欣慰国有铮臣,不亡其国,无奈臣子不识自己心意。
&esp;&esp;好在,韩癀在一旁出班打了个圆场,说道:“京营整军以来,一改往日颓废之风,阅兵扬武,已见强军之相,彼时,我等就有目共睹,如今能有这番速胜,倒不奇怪,只是,臣等也颇为好奇,贾子玉向有将略,也不知是如何攻下城池的,想来定是有着奇谋。”
&esp;&esp;这就是在帮着同为浙党的刑部尚书赵默找了个台阶——方才不是质疑,而是好奇。
&esp;&esp;善意的好奇。
&esp;&esp;赵默面色微顿,拱手道:“臣也是此意,想来是京营军力已成,回复太祖、太宗之时了。”
&esp;&esp;“贾子玉的飞鸽传书叙事简明,而后会有记载详备的军报送上,况且其上已然交代,是以内应取城。”崇平帝面色澹漠,看了一眼刑部尚书赵默,道:“倒不知是不信贾子玉,还是不信朝廷能够迅速平定叛乱?”
&esp;&esp;说到最后,已有几分声色俱厉的意味。
&esp;&esp;区区内乱,从容弹压而已,怎么都一副副非要打个一年半载的样子?
&esp;&esp;然而,这位天子却忘记了先前是谁急火攻心,吐血晕倒,又是寝食不安,如坐针毡。
&esp;&esp;嗯,本来帝王就是健忘的政治动物。
&esp;&esp;下方众臣闻言,心头无不一凛。
&esp;&esp;赵默脸色难看,失魂落魄,情知方才表现已失了圣心。
&esp;&esp;只是,何至于此?
&esp;&esp;他不过是说几句需得慎重的话,圣上何以说如此严厉的话?
&esp;&esp;说来说去,还是宠臣在朝。
&esp;&esp;其实这就好像,天子本来兴致勃勃地分享一个好消息,结果引来的是质疑,而且是毫无根据的质疑。
&esp;&esp;如果是像贾珩那样说出一二三四还行,结果只是凭空臆测。
&esp;&esp;韩癀面无表情,看着低下头来,脸色又青又红,羞愧难当的赵默。
&esp;&esp;暗暗摇了摇头,圣上正在兴头儿上,偏偏要去泼冷水,况且,方才之疑实无根据可言。
&esp;&esp;不过这样也好,自进内阁后,不知谦虚谨慎,如今圣上敲打几句,也能明了朝局诡谲。
&esp;&esp;兵部侍郎施杰沉吟片刻,从班列中越众而出,手持象牙玉笏,拱手道:“圣上,微臣以为,想来是匪首高岳,难以统合几家贼寇势力所致,高岳在汜水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