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652节(3 / 3)

加入书签

sp;&esp;前日的教训惨痛!

&esp;&esp;“快,快拿来给朕看看。”崇平帝闻听此言,眉头一挑,放下手中的汤药,连忙唤道。

&esp;&esp;如戴权一般,哪怕是这位天子也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会是一个好消息,起码不是坏消息。

&esp;&esp;见天子放下汤药碗,宋皇后秀眉凝了凝,旋即舒展开来,如今前线战事关乎大汉社稷安危,陛下也不可能不上心。

&esp;&esp;而贾子玉的飞鸽传书,多半是好消息。

&esp;&esp;想起贾子玉,不由想起那天,天子晕倒时,他……

&esp;&esp;崇平帝拿过簿册,在宋皇后纤纤素手接过女官宫灯,烛火照耀下,“刷刷”翻阅来看,原本冷硬面容上的焦虑之色渐渐散去。

&esp;&esp;“陛下,贾子玉怎么说?”宋皇后柳眉下的清亮凤眸,满是关切。

&esp;&esp;崇平帝长出了一口气,面容都有几分振奋之意,放下笺纸,说道:“子玉已领兵抵进洛阳,洛阳城没事儿了,此外,奏报上还说,卫郑两藩历年欠缴河南府粮秣逾三百五十万石,已被贾子玉着锦衣缇骑和京营兵卒配合河南府尹孟锦文从卫郑藩邸中追缴启获,详细奏报,有军报和奏疏以六百里急递送到。”

&esp;&esp;宋皇后闻言,心头也暗松了一口气,道:“洛阳无事,这就好。”

&esp;&esp;如果洛阳失陷,大汉的天可真就要塌了,这几天哪怕是太后不说,但依然能看出太后心情的焦虑。

&esp;&esp;唉,也不知四弟在开封府怎么样了。

&esp;&esp;送皇后心头幽幽叹了一口气。

&esp;&esp;崇平帝望向殿外的深沉夜色,说道:“如今朝廷大军都在洛阳,洛阳已是安若磐石,不过粮秣一事,子玉不说,朕还差点儿忘了,子玉领大军前往,粮秣输送也是个问题,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还有平乱之后的安抚,可都离不得钱粮,河南历年受灾,入不敷出,今以卫郑两藩欠缴税粮补亏府库,镇抚河南局势,可以说也为朝廷解决了个大麻烦,朝廷不用再向河南千里转运粮秣了。”

&esp;&esp;说到最后,语气已有几分激动。

&esp;&esp;什么叫省心的臣子?

&esp;&esp;不仅是走一步看三步,而且事事有料,不让你操心。

&esp;&esp;三百五十万石米粮充入河南府库,这下子连战后安抚所需钱粮都不短缺,三百五十万石镇抚河南乱局绰绰有余,这又省了朝廷多少功夫?

&esp;&esp;念及此处,不由想起那少年那坚定、自信的的言语。“纵河南皆反,臣自诩能从容弹压,唯圣上因兵事锥心……”

&esp;&esp;如今看来,子玉未雨绸缪,有的放失,真是并非轻狂之言。

&esp;&esp;崇平帝思忖着,心头也涌起对河南战事的信心。

&esp;&esp;或许,贾珩之言在后世之人眼中,正如魏延守汉中豪言:“若曹操举天下而来,我为大王拒之,若十万之众,为大王吞之。”

&esp;&esp;嗯?魏延脑后生反骨,多有不吉。

&esp;&esp;至于,对太上皇的几个兄弟,这位天子自然没有什么怜悯和不忍的情绪,而且后续还要惩治两藩,让其退回侵占粮田,安抚河南百姓民心。

&esp;&esp;宋皇后听着崇平帝语气中的激荡心绪,玉容恬然,心头也生出几分欣喜,柔声道:“陛下派子玉去河南对了,如今难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大半,就差平叛了,只是这卫郑两藩?”

&esp;&esp;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卫郑两藩是太上皇的堂侄。

&esp;&esp;崇平帝冷声道:“两藩前后拖欠朝廷税粮数十年,河南地方官员不能制约,拖延至今日,如今括其粮而实府库,以纾国难。”

&esp;&esp;宋皇后轻轻叹了一口气,也不好说什么。

&esp;&esp;崇平帝眉头紧皱,忽而想起一事,道:“说起钱粮,京营派过去步骑八万,听说科道还有上疏说钱粮周转不及,以京营强兵剿寇未必需得如此多的兵马,诚迂腐之见也,如不以重兵迅速剿灭,难道任由贼寇裹挟百姓,糜烂数省?”

&esp;&esp;除却军机处能上庸下,清理滥竽充数之徒,还有科道言官,明天就行整顿,贬一批,关一批。

&esp;&esp;好像是那个云南道御史龚延明,前不久上疏妖言惑众,蛊惑人心,背后站的是谁,真当他不知?

&esp;&esp;念及此处,这位天子看向一旁的戴权,沉声道:“知会左都御史许庐,云南御史龚延明妖言惑众,奸猾狂狷,当下狱问罪,另让许庐借京察之机,严加整饬都察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