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637节(2 / 3)

加入书签

。”

&esp;&esp;说着,指向几省等地,顿了顿,道:“此为下围棋,四角而布,张网以待,如是诸省会剿,云集开封,诸省官军但凡有一路为贼寇大败,彼等声势大振,诸省势必震动,那时北地就是遍地狼烟,数省皆乱。”

&esp;&esp;陈汉北方天灾不断,流民众多,落草为寇者不少,如果官军一调走,本省就容易出乱子,反而不动,就什么乱子都没有。

&esp;&esp;崇平帝闻言,似也想到了北地诸省狼烟四起的一幕,只觉不寒而栗,点了点头道:“子玉所言,正是此理。”

&esp;&esp;殿中众臣闻听此番解释,再也没有任何意见。

&esp;&esp;先前对河南局势的推演判断,已经证明贾珩所言不虚,反观满朝文武一个都没有说对,再作置喙,还要贻误军机吗?

&esp;&esp;贾珩又叙道:“臣集精卒先进洛阳,稍作休整后,调京营步卒随后,与陆琪东西夹击,将贼寇之乱,彻底平定在开封府一府!”

&esp;&esp;他现在的策略就是,兵贵神速,缓急兼备,既要稳扎稳打,又要迅勐扑灭。

&esp;&esp;一边布局封堵贼寇流窜之势,一边以雷霆之势扑灭寇乱。

&esp;&esp;如果诸省急吼吼的合兵会剿,大概率就是本省兵力空虚,然后贼寇不是窜逃他省,在其他省打烂州县,然后剿灭不定。

&esp;&esp;或是,再灭掉一路官军,那时天下大震,然后再行多点爆破,那时候整个北地诸省乱成一团,他纵是有三头六臂,急切之间,也挽回不了彻底糜烂的局势。

&esp;&esp;那时候,拖的时间越长,对中枢威信的动摇就越剧烈。

&esp;&esp;好在朝廷京营兵力充足,又刚刚整顿过,正好可南北用兵。

&esp;&esp;第551章 先斩后奏,便宜行事?

&esp;&esp;熙和宫中

&esp;&esp;随着贾珩条理分明地讲述完用兵方略,不仅是崇平帝心头的烦躁为之缓解,就连杨国昌、韩癀、赵默等一干齐浙两党文臣,也将紧悬的一颗心慢慢放下来。

&esp;&esp;嗯,说起来可能有些贱骨头,经过先前的一番争执,虽然群臣仍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愚蠢,可贾珩的先见之明,或者说在河南局势推演上的一字不差,已然将深谋远虑的军国重臣形象深入人心。

&esp;&esp;既然他说没事儿,大概就是可防、可控,还没有到天塌下来的时候。

&esp;&esp;正如其言,不仅有通盘筹划,而且适当考虑到了山东、河北诸省的民乱,一旦山东调兵会剿,有可能本省也要发生变乱。

&esp;&esp;一般人,谁能想到?

&esp;&esp;事实上,晚清时期的四川保路运动,就导致鄂军入川镇压,最终武昌起义爆发,一时间烽火遍地,处处皆乱。

&esp;&esp;当然,在场之人不可能穿越历史长河,了解这一段平行时空发生的历史,不过河南周方省份一旦妄动导致兵力空虚,从而为乱民所趁,糜烂数省的可能,他们还是知道的。

&esp;&esp;这时候,再也没有人说什么杞人忧天,危言耸听。

&esp;&esp;崇平帝思量着贾珩所言,面色幽晦几下,也觉得贾珩所言不无道理,点头道:“子玉所言甚是,其他几省也不得不防。”

&esp;&esp;这就和贾珩对河南局势推演一般,那时候就是因为内阁和军机反对,他才心生疑虑,遂有今日局势糜烂,前车之鉴,犹为不远。

&esp;&esp;贾珩拱手道:“圣上,京营经前番整军经武,现拥精兵近二十万,秣马厉兵,枕戈待旦,完全能够弹压河南局势,臣还请圣上放心,民乱难以起势!”

&esp;&esp;崇平帝闻听此言,想着京营十二团营,终于彻底放下心来。

&esp;&esp;事实上,任何苍白无力的安慰,都不及言之有物的策略,这是女人和男人的最大区别,前者只需要旁人听她情绪的宣泄,而后者需要的是真真切切的解决方案。

&esp;&esp;一二三四,条条列出,有理有据。

&esp;&esp;这时,崇平帝转而看向下方跪着的众臣,方才的一幕幕在眼前涌现,纵然心底知道自己有责任,可自己认下了,他们呢?

&esp;&esp;满朝文武兴高采烈地传阅捷报,竟无一人发现这是贼寇的诡计,就不知道提醒一下他?

&esp;&esp;朕不知捷报规制,尔等也不知道吗?

&esp;&esp;而且,还在鼓噪声势,对贾珩趁机攻讦,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esp;&esp;这就是他的文武大臣,是不是要等贼寇瞒天过海,打到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