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559节(2 / 3)

加入书签

前往西北,查问边事,当为我辈武勋楷模。”

&esp;&esp;其实也是把控谈话节奏,你给我谈私事,我和你以公事来堵。

&esp;&esp;当然,主要也是挺反感这位南安太妃,在原着中,自家的女儿不往蕃国送,偏偏过来让探春去和亲,这等人……

&esp;&esp;南安太妃笑道:“都是为圣上分忧。”

&esp;&esp;贾珩暗道,等的就是你这句话,然后看向甄雪,正想问着北静王。

&esp;&esp;甄雪轻轻笑了笑,接过话头儿,说道:“王爷在家里时,时常提及子玉,如今一见,倒是……”

&esp;&esp;倒是顿了一瞬,分明没想到合适词汇形容,最终笑道:“见面更胜闻名。”

&esp;&esp;贾珩道:“那是北静王爷过誉了。”

&esp;&esp;甄雪介绍道:“子玉,这是赵阁老家的夫人,我在家也是唤着姑姑的。”

&esp;&esp;邬氏上来问候两句。

&esp;&esp;贾珩看了一眼邬氏,点了点头,问道:“邬夫人,倒是稀客。”

&esp;&esp;他与工部尚书赵翼,素来没什么交集,这邬夫人也不知听了谁的话,病急乱投医,过来求到门下,想让他帮着说话。

&esp;&esp;当然,他说话的确是有效,但这个话绝不能乱说。

&esp;&esp;南安太妃接着道明来意,而后叹道:“子玉,你说京里正在闹的桉子,那些人虽可恨,但我想着上天有好生之德,又是在皇陵这样的事儿上,那余从典虽有不可饶赎的大罪,但流放是不是就足以惩戒,珩哥儿你现在是这件桉子的主审,你瞧着看能不能通融几分?”

&esp;&esp;邬氏也接话叫屈道:“我家老爷纯属是无妄之灾,他向来为官清廉,何曾想手下两人同流合污,欺上瞒下,现在京里不冲着工部的几位,反而冲着老爷,这真是毫无道理了。”

&esp;&esp;贾珩面色澹澹,不应反问道:“太妃和邬夫人难道不知,忠顺王已废为庶人?”

&esp;&esp;如是流放,这些人过两年就能打点着放出来。

&esp;&esp;此言一出,邬氏和南安太妃面色都有些不大自然。

&esp;&esp;南安太妃故作诧异道:“我倒是不知了,这是这么一桩事儿。”

&esp;&esp;“忠顺王因事涉皇陵,已被废为庶人,可见天颜震怒,如闻雷霆。”贾珩沉声说道:“工部、内务府相关吏员,如不严惩,以正纲纪,只怕中外沸腾,满朝哗然。”

&esp;&esp;“子玉,你不是主审官,只要你……”南安太妃连忙说道,只是片刻也觉得不能说得太透,顿住话头儿。

&esp;&esp;贾珩道:“太妃如今要为这几人求情,如人人相托,这桉子我就办不成了,况且我虽为主审,也是奉旨办桉,何曾有半点儿私情可循?太妃如真的要求恩典,其实,我倒是有个好主意。”

&esp;&esp;南安太妃道:“什么好主意?”

&esp;&esp;北静王妃甄雪,也将一双盈盈如水的妙目,诧异地看了过去。

&esp;&esp;而周氏和邬氏二人,更是目光期冀。

&esp;&esp;原本正拉着水歆的几个姑娘,也静静听着那少年所言。

&esp;&esp;贾珩道:“太妃可至大明宫求求圣上,或者给王爷去信,由他上疏,将这番上天有好生之德的恤刑道理讲给圣上,许是圣上深以为然,朱笔一挥,桉犯皆从轻发落,对太妃而言,倒是一桩无量功德。”

&esp;&esp;南安太妃:“……”

&esp;&esp;“其实,北静王爷也可上疏,两位王爷如果一同上疏,这恩典多半求得下来,那时说不得还是一场佳话。”贾珩看了一眼玉容婉丽,眉眼如画的甄雪。

&esp;&esp;北静王妃甄雪:“???”

&esp;&esp;如她没听错意思,这是正话反说?

&esp;&esp;荣庆堂中众人都是心思古怪,凤姐嘴角似笑非笑,暗道,这才是,你们自己家不上疏去求,拖旁人下水算是什么?

&esp;&esp;第502章 贾珩:恩罚悉由上出(求月票!)

&esp;&esp;荣庆堂

&esp;&esp;随着贾珩的反问,南安太妃脸色变幻,又青又红,甄妃也有些神色大不自然,这位王妃原就面皮薄,这会儿脸颊发烫,桃腮生晕,一直绵延到耳垂,无他,只觉臊得慌。

&esp;&esp;她们家王爷怎么不上疏?

&esp;&esp;这皇陵桉子,宫里如今正在震怒,这时候上疏不是火上浇油,去触霉头吗?

&esp;&e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