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489节(2 / 3)
或会觉得他不近人情,但等贾赦一事过去,贾政升官之后,贾母这种埋怨心思就会消失,《晴雯歌》该放还是会放。
&esp;&esp;戴权也不多言,朝一众番子、仆役使了个眼色,叉着贾赦、贾琏二人,向着外间拖去。
&esp;&esp;“母亲,”贾赦这时,已面如土色,剧烈挣扎着,看向贾母,祈盼着。
&esp;&esp;“老祖宗,救我!”贾琏也面色大变,高声唤着,忽然见到一旁的凤姐,低声唤道:“凤儿……”
&esp;&esp;凤姐闻听这声呼唤,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不忍地扭过脸去,不知何时,已是泪如雨下。
&esp;&esp;第453章 贾珩:就该自裁一谢君恩,以免祸延宗族……
&esp;&esp;荣国府,荣禧堂。
&esp;&esp;随着内缉事厂的厂卫押解着贾赦、贾琏父子二人出了正厅,庭院中风雨愈发密集,而屋檐下的雨水也如断线珍珠般吹落,落在石阶上,发出清冷之音。
&esp;&esp;作为贾赦正妻的邢夫人,呆立在廊檐下,王善保家的搀扶之下,才得勉强支撑,眺望着贾赦。
&esp;&esp;如说有多少夫妻感情,也不尽然,更多的是迷茫、不知所措的。
&esp;&esp;如贾赦和贾琏有事,她下半辈子又该寻谁为依靠?
&esp;&esp;至于王夫人,面无表情,目光淡漠地望着外间紧锁庭院的雨雾,心头五味陈杂。
&esp;&esp;薛姨妈看着那掷地有声的少年,再转眸看向愁容满面的贾母,也不知为何,原本因为自家儿子薛蟠一事,残留在心底的怨气竟彻底散去了。
&esp;&esp;骤然醒觉,这种心态实有幸灾乐祸之嫌,薛姨妈眼眸左右转了转,连忙微微低下头,唯恐被人发现。
&esp;&esp;贾母这会子,已是脸色苍白,紧紧闭上眼眸,心头诚悲恸到极致,不仅仅是贾赦父子,还有那隐隐的“除爵”之忧。
&esp;&esp;好在这位送走过公公、父母、丈夫的荣国老夫人,对失亲之痛的承受阈值,决然不会太低。
&esp;&esp;故而,过滤掉一些琐碎情绪,直指本质,更多是一种对荣国爵位将失的愁闷。
&esp;&esp;鸳鸯、李纨在一旁搀扶着贾母,脸上虽带着悲戚之色,但若留心去看,似乎多是浮于表面。
&esp;&esp;二人对贾赦身遭牢狱之灾,显然没有什么同理心可言。
&esp;&esp;凤姐在平儿的搀扶下,那张平日里艳光动人的瓜子脸,惨白而无一丝血色,因为泪痕满面,愈添几分憔悴、柔弱,柳梢眉间寸寸飞扬的强悍意气,同样消失不见。
&esp;&esp;戴权吩咐着人将贾赦父子叉出去,转头看向贾珩。
&esp;&esp;贾珩道:“公公,贾赦父子虽恶迹斑斑,但事关荣国体面,如不用刑,还是尽量不用刑罢。”
&esp;&esp;当然这话更多是说给贾母以及一众女眷去听。
&esp;&esp;方才他一番“冷酷”之言,也需得一些无伤大雅的温和来冲淡一下。
&esp;&esp;果然,贾母在一旁听闻此言,心头不由再次生出希望来,将一双苍老目光投向那少年,低沉的声音似乎见着恳求:“珩哥儿……”
&esp;&esp;“贾子钰放心,待讯问过细情,汇总供词、卷宗,呈递圣上,再行处置,如二人不以身抗法,欺瞒圣上,咱家也不会妄动刑讯手段。”戴权道。
&esp;&esp;哪怕已经掌控了贾赦、贾琏走私的线索,但论罪一位勋贵,而且还是荣国之后,不可能不经刑名断谳,而行诛戮之罚。
&esp;&esp;贾珩想了想,低声道:“那桩机密事宜,明日,我亲往内缉事厂衙门,与戴公公一同会商、筹谋。”
&esp;&esp;戴权笑了笑,道:“那倒不必劳动大驾,子钰明日不是入值军机处?诸般细情,当着圣上之面,一并道明即可。”
&esp;&esp;“此议也可。”贾珩点了点头,拱了拱手道:“那就有劳戴公公。”
&esp;&esp;“好说,好说。”戴权低声说着。
&esp;&esp;而后,贾珩与曲朗一同送着戴权及一众厂卫,撑开一只只雨伞,拨开漫天飞卷的雨幕。
&esp;&esp;贾珩一离荣庆堂,贾母再也按捺不住,苍老目光凄楚地看向贾政,急声道:“政儿,你兄长之案,圣上究竟会怎么处置?”贾政儒雅面容上愁云密布,长长叹了一口气,道:“母亲,事到如今,兄长只怕……凶多吉少了。”
&esp;&esp;还能如何处置?正值京察关口,众目睽睽,能保住一条命都不容易。
&esp;&esp;贾母面色微变
↑返回顶部↑